湖南“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省本级上线试运行
时间:2025-01-09
来源: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按照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部署要求,1月8日,依据《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模块化招标文件范本框架导引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规定,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与开发,湖南省“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于今日正式进入上线试运行。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开启了杜绝人为干预、营造阳光透明交易环境的全新篇章。

此次上线的“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基于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公平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实战要求,深度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将招标文件编制、评标流程以及监管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系统依据《导则》要求,精心构建了标准化的招标文件编制模块,通过数字化、模块化的创新方式,将复杂的招标流程转化为精准高效的“智能流程”,实现了招标文件制作从传统人工编辑向机器生成的跨越。

上午10点,随着系统正式试运行,首批采用新系统的湖南省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岩盐开采项目管道安装工程、赧水流域(邵阳县段)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古丈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招标公告成功发布。招标人(代理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仅需填写招标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基本信息,系统便立即根据《导则》中各行业部门确定的资质、业绩牵引指标项进行智能匹配,匹配出项目建设所需的资质要求和业绩要求,并结合招标人(代理机构)填写的人员、奖项、发明专利等其他特定要求,精准生成“数字化招标文件”。整个过程流畅高效,一改招标文件word文档编辑的现状,实现招标文件制作从复杂的“论述题”转变为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原本需要3-7天的招标文件制作时间,在系统的助力下缩短至1-4小时,效率提升约50倍。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文件制作效率,还能够实现各评审因素与文件条款的精准配置、不同阶段的数据与条款的精准关联、逐个字符的精细识别,从源头上避免招标人(代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资质要求和业绩要求的“萝卜招标”行为,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也是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的必然要求。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不仅为招标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评审专家也可借助系统智能辅助评标。在评标过程中,系统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度融合了严谨的评分标准与精准算法。一方面,能够精准地对投标文件进行全方位剖析,将复杂的评审要素进行智能识别与结构化处理,最大程度消除客观评审中人为干预的隐患,有效降低评标专家滥用评分自由裁量权的风险。另一方面,系统凭借其强大的自动化能力,能够快速处理文件格式检查、基本信息核对等大量重复性工作,减轻评审专家的评标压力,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关键评审点的深入分析与判断中。原本需要数小时完成的评标工作,在系统的辅助下,可大幅缩短时间,让评标结果更快得出,有力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高效运转。
系统上线试运行后,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方式也迎来了全面升级。系统建立了全流程留痕闭环管理机制,对招投标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犹如为交易活动安装了一个“智能监控摄像头”,从项目发布到最终中标结果发布,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它的“眼睛”,真正实现通透式运行、浸透式交互、穿透式监管。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能够自动对比核查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文件创建标识码以及保证金缴纳账户等关键信息。一旦发现存在相似或重复的情况,系统将迅速发出预警。同时,系统与行政监督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信息实时共享,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项目动态,精准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确保所有交易活动透明公开地进行。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的上线试运行,是落实国家发改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要求,也是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具体实践的起步,进一步强化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交易机制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信力,降低交易成本,还将有力推动全省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在试运行期间,湖南省交易中心将密切关注系统运行情况,广泛收集各方反馈意见,持续优化系统功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下一步,湖南省将以“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为依托,贯彻落实好二十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积极探索更多创新应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